Banner Mobile end Banner

为什么说不要惧怕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制造的崛起呢

2022-07-13T14:50:49    阅读量:434


半年来,“东南亚制造业快速崛起”的话题被炒得沸沸扬扬。据报道,大量海外订单正在转移到东南亚,尤其是越南。越南统计总局最新数据显示,5月,越南工业生产强劲复苏,工业生产指数环比增长4%,同比增长10.4%;零售业同比增长22.6%。包括越南在内的东南亚制造业的崛起,是否吞噬了中国外贸企业的订单,动摇了中国目前“世界工厂”的地位?


为什么订单会流向东南亚?

其实这是很多外贸人都在讨论的问题。东南亚一直处于全球经贸的核心体系。马来西亚中国印度联合商会创会会长叶伟明表示,人口、地理优势、关税、不可抗力疫情等因素对东南亚制造业的崛起起到了重要作用。

人口红利逐渐显现。东南亚约有7.8亿人口,这意味着其劳动力市场资源丰富且可用。这主要是由于该地区就业年龄规模大、增长快,大部分人口在劳动密集型企业工作能力强。另外东南亚市场灵活,人工成本低,只有中国的五分之一。

东南亚在地理位置上有先天优势。以马来西亚为例,一般两个小时就可以到达东南亚各个国家,比从中国出发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运输成本。叶伟明认为,越南制造业的崛起,作为近期的热门话题,实际上是一种短期的替代中国制造业市场的一种趋势,是长期无法替代的。但国内外贸企业也要做好准备,不要低估越南市场。

目前,中国的疫情控制得很好,一些外国贸易商还没有注意到市场的萎缩或订单流失到东南亚。但疫情好转,整个东南亚乃至全球开放后,现有客户群的隐形选项会增加。尤其是在出货、运输等方面,可能会因为国内疫情控制的影响,效率大打折扣,所以这些客户也会把订单转移到东南亚。除了巨大的市场和优越的地理位置,税收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叶伟明说,整个东南亚,马来西亚在税收上比其他国家多一点优势。如果全部中国企业把东南亚的基地放在马来西亚,96%以上是零关税,部分特殊产品可能是3%-5%的关税。或者产品出口到马来西亚后,以该国为集散地,再出口到其他东南亚国家,也是零关税,有助于外贸企业节省大量税收成本。这一潜在优势还有待发现。


嗅到危机时中国外贸人该如何应对?

当上帝关上一扇门时,他通常会打开另一扇窗。在叶伟明看来,通过当地的危机,外贸企业甚至可以看到更多拓展全球市场的新渠道。也就是说,与其把东南亚当成竞争对手,不如把它当成一个机会,思考如何利用东南亚这片沃土的优势,转危为安。

所以中国外贸企业想与东南亚国家合作或达成贸易往来。后者能有哪些可以利用的优势?

首先看越南市场,各方面都有优势。从家里到越南,会比到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泰国近。部分制造业退团后中国,首选目的地越南。而且该国市场劳动力充足,不需要为此支付高额工资。

但就技术而言,越南、泰国、菲律宾在技术上属于中下水平。考虑到员工的技能熟练程度,叶伟明认为马来西亚比其他东南亚国家处于更早、更高的水平。

以目前电子元器件的生产情况为例。在马来西亚,1000个组件的报废率不到0.1%,但在越南、印尼或菲律宾,报废率可能达到9%-10%。所以在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类比上,马来西亚有比较大的优势。

目前,经济危机席卷全球。相比马来西亚等东盟十国的政治环境,前者的优势相对明显。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马来西亚没有出现大规模的反对中国制造业或反对中国企业,但越南、印尼、泰国都发生过。

与其他国家频繁的政治事件不同,马来西亚在对外贸易上的优势更大。

然后中国外贸人也要考虑这种不可控情况的影响。他们不仅要挑出可能影响贸易运作的某个要素,还要计算影响整个生产过程的成本和风险因素。相比其他国家,马来西亚的制造成本可能更高,但从风险来说,这个市场还是比较划算的。

据叶伟明观察,东南亚制造业的崛起对中国出口的影响没有那么大,但确实有部分订单转移到东南亚。他认为中国外贸企业不能只单方面看到危机,可以转变思维,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东南亚制造业的崛起,通过改变策略,把它变成中国制造业品牌走向世界的契机,但现在更多的是未雨绸缪。

以前中国制造偏向于批量生产,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质量控制。但经过疫情的洗礼,对于现在的外贸企业中国来说,需要调整心态,思考转型,最大的挑战是做好产品。

叶伟明表示,进军东南亚市场,与其套用长久以来奉行的红海战略,不如反其道而行之,奔向蓝海市场。这对于中国外贸企业是有利无害的,最终可以利用东南亚制造的优势走向世界。

具体来说,偏好劳动密集型生产原材料的企业,还是立足于中国市场,而那些生产半成品的企业,可以搬到马来西亚加工后半部分,然后踏上东盟的快车,出口到全世界。

在应对当前全球经济危机时,这种策略不仅可以降低贸易成本,还可以降低整个贸易过程中的风险,从而轻松跨越一些贸易壁垒。叶伟明甚至认为,这样的策略或趋势在未来10年可能会更流行。

通过改变思维和策略中国外贸企业与东南亚制造业的关系并非水火不容。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其实可以实现合作共赢。


外贸企业如何应对东南亚当地的竞争?

还有一些外贸企业对进入东南亚市场有点担心。比如马来西亚的物流情况如何?有些产品进入当地市场,遇到同行竞争会不会被挤兑?

叶伟明建议,现在要开放思想,解放思想做全球市场,而不是简单地把自己定位为一个生产加工的小厂。终究是不可能黑的。

大多数人提到的物流麻烦,其实很常见。我们先来看马来西亚。其国际物流发展相当成熟。当然也有一些认知上的误区。

尤其是通过海路。很多人从设施、面积等方面都认为新加坡有很强的航运能力,但这种能力伴随着高昂的货运成本。从以上两个要素与新加坡相比,马来西亚并不占优势,但运输效率和成本并不比新加坡差。

叶伟明对比了东南亚各个国家的市场后认为中国外贸企业要转变思路,顶多补个素质,趁热打铁,也就是提高素质。这样进入新市场后,就不用担心被竞争对手排挤,这样才能走得远。

在这么大的生态圈里,遇到所谓的危机,也是考验自己能力,认清自己,逼自己,把产品做得更好的绝佳机会,而不是一味的以量取胜。

这时候外贸企业就不要考虑如何接海外订单了,因为线上线下渠道已经丰富便捷,还要考虑接订单后如何布局接下来的路。

一些传统的外贸商在起步阶段,一般都是参加展会,接订单直接生产,但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不能继续走老路了。叶伟明的红海战略或者蓝海战略,都是面对未来竞争的手段。

东南亚的跨境电商也在蓬勃发展。在各种因素的驱动下,传统外贸人转型的时候到了。无论是B2B还是B2C,叶伟明认为,外贸人缺少的是策略和思维的改变,或者是对一些热点问题的科学判断。


那么当机遇和担忧一起到来的时候,外贸企业应该怎么做呢?叶伟明认为:

1.近年来,中国企业在发展中表现出旺盛的创新能力,这是创造财富的关键。在打铁还需自身硬的基础条件下,产品卖点突出,客户会自动上门。

2.接单后,交易中、交易后的环节更为重要。提升顾客的购物体验,售后服务要跟上,这关系到商家能否做大做强,对后续的可持续经营同样重要。

3,中国如果你想从哪个东盟国家出发走向世界,无论是平台、跳板、对手还是总枢纽,为了避免不可控的事件或趋势,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