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Mobile end Banner

东南亚电商真的是十年前的中国电商风口吗?

2020-07-16T15:29:47    阅读量:512

东南亚电商真的是十年前的中国电商风口吗?

逻辑一:SEA7的人口是中国的一半,SEA7的人均GDP也是中国的一半,但SEA7的中产阶级也在崛起,SEA7移动渗透率高于中国(SEA7 136%对中国97%手机普及率),SEA7电商渗透率2%相较于中国电商渗透率20%很低,2018年的人均支出相当于中国的2008年;拥有着巨大的增长机会。

基本推论:东南亚经济水平是十年前的中国。

悖论逻辑:东南亚电商真的是十年前的中国电商风口

论点一:电商渗透率低,不是因为电商行业不发达,而是东南亚是美式电商,各种品牌官网及020模式商超无法被统计

如果你真的在东南亚呆过很久,那就应该知道像泰国的711,big c,莲花都有自己的官网,可以网上下单次日送达,并且像officemate在各个核心商圈都有线下门店,门店购买后送货到家。东南亚有很多多家,组合起来看起来是一个大市场,实际上因为语言及人口复杂程度只能各个国家分步突破,实际上还是一个个小市场,就像台湾一样。台湾不限制FB和ins,所有的流量还是集中在社交上,社交的流量最有效的转化方式是通过独立站承接积累成自己的流量和销售。在这样的背景下,东南亚的各个国家更加类似台湾,是一个美式电商环境。销售集中在品牌官网,020模式商超,这样的销售是无法被统计的。那目前的统计逻辑是怎么样来的,2%基本就是lazada和shopee。

以lazada为例,小米全东南亚一起做活动,集中了平台全部流量之后,旗舰店的流量量级只能突破7w的UV。7w的uv是怎么样的概念呢,可能只是中国天猫上一家品牌旗舰店没有活动时候一天的搜索流量。lazada和shopee已经是东南亚最大的电商平台,流量况且如此,更何况其他东南亚的各色各样定位的电商平台呢?

论点二:东南亚电商市场成熟,并且竞争激烈,已经过了风口期,有寡头产生

东南亚最大的电商代运营公司叫acommerce,这家公司的特点就是从来不叼lazada和shopee。为什么呢?在中国,能绑上阿里这条线,有资源有流量,就可以成长成为宝尊这样的百亿企业。但是在东南亚不是,电商平台流量太小,流量在facebook,ins,google,你要用美式电商的逻辑去做生意,而不是中国的平台电商。acommerce已经覆盖东南亚,以核心物流突破,基于官网年销售2亿美金。另外还有绑定J&T物流,拥有印尼oppo这只现金奶牛的jetcommerce。电商行业在东南亚已经成熟,当你去到核心商圈看到无人售货的超市,共享的滑板车,你就会意识到这个市场,真的和中国人想想的不一样。

论点三:东南亚不是中小企业的机会,也不是中国供应链的机会,是平台的机会

我最开始去东南亚的时候是这样的逻辑:中国电商环境到达瓶颈,新电商法发布之后一堆的淘宝店关店,工厂的库存没有销出,而东南亚就是中国工厂的销货地。东南亚制造业不发达,将中国的供应链带到东南亚,即使是小企业也能赚钱。

能明白这个逻辑中间的悖论吗?

以泰国为例,泰国的服装制造业少,但是泰国的供应链是全球供应链,服装主要来源斯里兰卡,越南,孟加拉等地。东南亚一个国家的制作情况不足以去判断,你要看他周边的2-3个国家,因为东南亚各个国家的进出口条件其实并不高。中国的供应链对于东南亚来说是贵的,而且文化差异,是没有优势的。中国工厂的库存销售,有拼多多,爱库存往三四线城市低价倾销。如果这些平台在原有的业务基础上去拓展东南亚市场,增加平台用户量是有价值的。但是中小企业用自己的产品和供应链去做需要有雄厚的资金准备,因为白牌在东南亚卖不价。不管你是想做自由品牌,还是白牌销售,成本和时间都很难控制,必须有雄厚的资本去开拓市场,去做FB的运营。

做东南亚的这段时间,我也踩过了很多的坑,看到了中国将东南亚市场区分为中国,本地两个市场,但是实际上中国出海到当地大多数属于白牌,也就是没有品牌。东南亚市场在我的逻辑里,已经变成了本地,国际和白牌三个市场区分。白牌要和本地品牌,国际品牌竞争,难度可想而知。

东南亚电商不是十年前的中国电商风口,这一批的出海,阿里腾讯会带着很多中国企业去见证平台电商思维在海外的不适用。

推荐阅读